查看原文
其他

2021航天白皮书 - 中国商业航天入春了,但道路可能比美国还难

太空事儿君 太空那些事儿 2023-05-06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前言

机遇和难度空前、没人摸过石头的历史长河。


今天上午,五年一期的中国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如约而至,让商业航天从业者倍感振奋的是,白皮书首次详细描绘了商业航天发展路径和从业机会,包括但不限于:


扩大政府采购商业航天产品和服务范围,推动重大科研设施设备向商业航天企业开放共享,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参与航天重大工程项目研制,建立航天活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商业航天企业有序进入退出、公平参与竞争。


进一步完善现有航天发射场系统。建设商业发射工位和商业航天发射场,满足各类商业发射需求;


加快航天技术成果向经济社会的转移转化,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空间碎片清除、空间试验等太空经济新业态。


等等等等……


空中客车1月中旬发布的酒泉液体火箭商业发射工位卫星照片,今天白皮书提到了它


前所未有的“大饼”让人垂涎欲滴,仿佛中国商业航天的春天已经到来,只待各路豪杰猛虎扑食?


春天的确即将到来,但这是只属于少数踏实、坚强、睿智、勇敢者的春天,而对于投机取巧者或者不能尽快找到航向的弱者,未来5年更可能是大浪淘沙的结局。


我国商业航天正在跨越机遇和难度空前、没人摸过石头的历史长河


为什么这么说?下图是笔者半年前制作的图表,虽然一些未来项目时间精度不足,但在定性分析层面仍然符合今天白皮书的表述。


可以点击图片放大


从图表上不难看出三点:


1、几乎美国实施过的重要项目,我国都已列入计划并坚定推进;


2、美国项目比较平均地分布于80年时间,而我国项目几乎全部集中在最后20年;


3、资金投入上,当前我国仅是美国的大约一半。如果考虑历史累积,我国的投入几乎忽略不计。资源积累的差异,已经体现在航天实力上:


当然这里只是部分维度的比较,但即便选取其它维度,也能看出我国虽然去年取得了全球发射数量第一的成绩,但基础能力上还是与美国有明显距离


一句话小结:中国航天时间比美国紧、任务比美国重、底子比美国薄


面对这样的局面,国家层面会对商业航天有什么要求和期望?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两点:


1、极力欢迎全社会力量支持航天。正如白皮书所述,大力降低商业航天进入门槛、为商业力量参与国家任务亮绿灯,众人拾柴火焰高,国家队和民营队协力实现中国航天的远大梦想,这也是“春天来了”的基本盘。


2、提高效率,坚决反对内卷内耗等扰乱生产秩序的低效行为,确保任务按期完成。从这点上说,笔者认为很多人期望的“国家人才自由流动”在未来会遇到更多阻碍,特别是国家队,大概率会更严格科学地保有优质人才和硬件资源,优先保障自身节点。


对于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特别民营企业,这意味着舞台已经建好,但本领须要自己修炼 - 从培养人才梯队、到落实生产科研交付等基础设施、再到探索出商业模式。投机取巧、“拿来主义”将越发艰难,时间站在踏实者的一边


这是一条没人走过的道路。以SpaceX为代表的美国同行,其实吃到了美国航天多年积累的红利。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仅仅加利福尼亚州就有超过半数的航空航天从业者因为订单萎靡而失去工作,其中很多精英(以及闲置硬件)被新兴企业消纳,再由马斯克等管理天才整合,最终创造出了SpaceX奇迹。而中国商业航天不仅暂时没有马斯克,还须自己补齐软硬件资源短板,难度可以说比美国同行还要大


有SpaceX“创始动力总师”之称的托马斯穆勒上世纪90年代就完整参与过推力300吨级发动机研制,但由于老东家不再需要这类产品,穆勒在职场被边缘化,郁郁寡欢,直到遇见了马斯克……穆勒当年跳槽,老东家、新东家和他本人都喜笑颜开,但这种场景不会发生在中国。我们经历过120吨发动机研制全流程的骨干都是宝贝,怎么会有赋闲的300吨发动机总师?


因此,中国商业航天的春天,是踏实、坚强、睿智、勇敢者的春天。从发展的眼光看,我们要为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谋福祉;从防御的眼光看,外国同行在飞速抢占优质市场和太空资源,我们必须有所作为。商业航天也是中国航天一部分,一样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文章回顾】

为什么国产高铁火箭都不错,客机不行?

商业航天:自立山头还是抱紧国家大腿?

美国卫星逼近中国空间站 | 趁热回答3个广受关注的问题

中国商业航天,从主角到配角的巨变前夜,与财富密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